MTA精英讲座|乡野隐意,在地之美
发布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



20221126日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项目精英讲座在众人期盼中如期举行,本次讲座诚挚地邀请到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小麦老师)为整场讲座作主持,在这个初冬的晚上带我们走近乡村,领略乡野之美。


首先在讲座开始前,郭旸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陈总并且说到隐居乡里是一个可以带给我们乡野隐意和在地之美的造梦空间,旗下具有诸多文化情怀的系列品牌民宿产品,例如山楂小院、先生的院子、黄栌花开、麻麻花的山坡、青籽树、稻田理想、师傅的山等等,这些诗意的名字背后映射出独特的情怀之美。充满诗意的开场与隐居乡里的格调完美契合。随后陈总对隐居乡里的诗歌情怀与乡土往事娓娓道来。


主要内容


#1#  要相信乡村是活着的


隐居乡里是一家专业盘活乡村闲置农宅资产的生活方式运营商。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让陈总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一定要相信,我们的乡村是活着的。隐居乡里要做的事就是呈现出这些极具生命力的乡村所拥有的原始之美。当前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走了许多乡村的高知青年,很多乡村还停留在原始的生产状态,也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农宅。隐居乡里希望做的事就是,适当修缮这些闲置农宅还原乡村生态,在尊重乡村原有的美学肌理和原真风土人情的基础上,为那些乡村留守的人们故土情怀保留一份故土情怀和田园梦想。在这个过程中隐居乡里一直秉持顺势而为的“四不”原则——

废弃、不征迁、不破坏、不勉强。不为做美屋建筑,只为盘活乡村农宅。一花一草一木一缕炊烟,在隐居乡里都可能以独一无二的姿态而恣意存在。


#2# 乡土是最稀缺的奢侈品


乡土代表的是生态文明的进程,应该在老房子中唤起新生活。


陈总认为,城市人对乡村之旅的内在追求不是独树一帜的设计,不是和城市别无二致的场景,而是希望能够在舒适的基础上感受乡村生态价值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在旅行体验过程中的各种乡野活动形式,诸如派对、婚礼、研学、孩童体验等都具备高价值的商业回报,不仅解决了社会化的消费需求,也同时发现了乡村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脉络。


通过具体运营项目的介绍,让我们体会到隐居乡里的精细选址以及盘活农宅的商业逻辑。在隐居乡里的概念里,乡村是一个丰富的底板,只要有人的生活就能通过合理的方式激活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在地化和共生化的方式调动当地一切可用资源,发挥本土价值低风险运营,还原乡村原有的美学价值。


#3# 人格化IP的管家服务


面对乡村当下所遇到的人才困境,隐居乡里通过向内寻找动力资源的办法,开设民宿学院对乡村留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提供就业机会。既解决了当地40-50年龄段家庭的经济问题,同时作为服务客人的核心力量,隐居乡里提供的亲切自然的管家服务已经成为了最知名的品牌IP。独属于当地的原始生活场景,在隐居乡里的小院中被完整呈现,让客人们有了更为沉浸式的乡村体验,达成了理想的乡村度假状态。同时,在地管家服务的人格化IP也给了隐居乡里以灵魂,使其成为民宿小院中独有的温情元素。


#4# 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


在谈到乡村的价值体现时,陈总表示隐居乡里提供的不仅仅是像家一样的服务,更多的是提供给客人老家一样的感觉。故乡和家的不同在于,故乡更有回忆有情怀有人情味。对于离乡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来说,当他们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想要回到那个记忆中的故乡时,隐居乡里给他们提供了追忆和圆梦的载体。


陈总通过乡村造梦的实现逻辑向我们传达了更深刻的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常感到的价值缺失恰恰体现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渴求,这需要利用有限的场景,用现代的方法组织原来的生态优势,挖掘乡土的本底价值。


#5# 产业运营是乡村振兴的芯片


通过改善当地经济提供发展思路激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助力当地原生态农副产品,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社交媒体带货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激活。乡村没有城市中成熟的维修用工体系,这对隐居乡里的每一位运营人员都提出了挑战。陈总说,我们要做脚能踩住大地,眼睛又能仰望天空的人。隐居乡里一直在用实实在在的运营为乡村创造价值,通过运营商、合作社、管家以及政府的多方协调合作,四位一体构建利益共同体关系,实现每个乡村院子在共生体系下健康发展。


最后陈总为我们总结,以村民为主体让村民受益就能守住乡村振兴的底线。集体经济是唯一能够连接城乡价值、建立共生体制、促进村民商业化觉悟、防止资本侵略式下乡的通道。



问答环节


Q1:请问隐居乡里每个项目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刚开始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2018年后稳定下来几乎每个村集体都会成立一个合作社或者一个平台公司,将乡村资产装到合作社或者这个平台公司中。这样的资产持有方可以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而我们在做价值运营的时候和这样的资产方有利润分成,他们利用分成去平衡各方成本以及后续的公共管理,我们负责运营产生的所有费用成本以及维护开支。


Q2:大多数民宿是不是离城市较远,您是怎么考虑引流客户到民宿的呢?


首先我们要感谢互联网,我们百分之七十的客户都是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和小红书分享所形成的循环客流,所以我们不用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去引流,只需要做好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形成口碑效应。第二点我们在选址的时候也是尽量选择目标客源城市附近两到三个小时的消费距离的场景,这样对于家庭自驾来说压力也不会太大。秦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它既是目的地也是周边型消费体,除此之外都是短途度假的选址原则。


Q3:疫情当下项目的经营会不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疫情的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去远途跨省旅游,这反而成就了我们项目对于本地周边客群的吸引力。疫情这几年来,隐居乡里的收入还是相对稳定提升的。但是一旦区域静止停摆,对我们来说还是压力很大的。


Q4:关于农副产品的生产上会有委托生产的合作方吗?还是完全自营的性质?


两种都有,我们如果从纯粹手工作坊的角度来说,比如我们现做的山楂汁、农家泡菜、手工馒头是不需要防腐加工的,就像外卖打包一样这是属于餐饮范畴,我们有这样的资质。但是猕猴桃汽水、香菇酱这些产品就必须要有一个加工的工厂,之前是我们委托加工,后来当地政府以投资的方式建设了一些加工厂,和民宿进行了互动合作。


Q5:现在地方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会有很多政策扶持希望引入外来资本一步到位,隐居乡里作为纯运营的服务商,怎样打动政府带动社会资本跟投?


我们一般不说服在理念认知上不一致的人,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自己的项目扎扎实实地做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自己就会来考察学习,来摸索里面的路径。而且我们已经有很多甲方已经是政府部门了,政府和政府之间有一套强劲的信任背书机制,快速的让老百姓致富对他们来说是很强的吸引力。同时我们的投资成本不高,小规模投资就可以做好一个县域的乡村规划,这些都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示范效应,这些示范效应就可以吸引到很好的政府项目。目前每年拓展资源谈项目的预算基本为零,只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把事情做好,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


Q6:乡村中的公共医疗,教育的配套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是不是会成为年轻人回到村子里的障碍?


最开始我们招管家也是想招年轻人,但是想法不现实深受打击。后来也想过可能只有把城市的配套设施完善了年轻人才会回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所有配套都完善了那乡村也就变成城市了,就不再是乡村了。所以我们现在核心只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他们赚到钱。尤其疫情之下城市中很多年轻人就业压力很大,村子里的年轻人反而很赚钱。所以还是产业为先,只要更多年轻人在乡村致富,政府也会逐渐的构建好乡村的各项配套体系。


Q7:稻田理想在华东地区开设之后,与莫干山民宿是同样的客群画像么,如何看待二者的产品差异以及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希望和莫干山这样的品牌直面竞争,其实稻田理想刚开业就面临了疫情影响,让我们没有机会获取周边大城市的客群,只能面对近郊小城镇的消费需求。当我们针对这样的客群做活动策划时,发觉小镇青年的消费力其实也是很旺盛的。这样反而和莫干山的消费客群形成了差异化特征。


最后陈总对我们发出热情邀请,希望同学们未来可以亲身去乡村看看,多体验多感知,用专业的理论体系亲身实践,从小院子开始针灸式改变乡村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使命,通过建造别人的故乡成全我们内心的美好。


郭旸老师也对陈总的演讲发表了感想,感动于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脚踏实地做乡村振兴的实践,并且对乡村民宿的未来发展也分享了关键词“心安之处,自然之美”,认为乡村产业的内核应该还是人格化的,乡村应该是活着的,乡村有大美。如果宇宙的尽头在铁岭的话,那么旅游的尽头应该在审美!


实现“晚来天御雪,能饮一杯无”的诗酒田园梦想,感受“庭前桂花落、小楼春映远山横”的内心充盈。


来日方长,让我们乡里再见!


文稿&排版:2022级MTA全日制 陶佳娜

 CopyRight ©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光华楼西主楼18-20层(邮编200433)
TEL:(86 21)6564 3667    FAX:(86 21) 5566 4027    E-mail:MTA@fudan.edu.cn